《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可见,幼儿园课程和幼儿的实际生活与游戏存在密切而有机的深刻联系。而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具有适宜性、生态性、综合性及生成性等特征,游戏精神若能有效贯穿并渗透于生活化课程中,与其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科学而系统的体现游戏精神的生活化幼儿园课程体系,并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进行高度的有机糅合,在无形中将教学化于游戏之中,有利于让幼儿真正将幼儿园视为其真实的生活世界。
这样以幼儿为中心建构课程体系,关注每位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与个性发展,能够高质量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及其生命成长,是真正属于幼儿的课程。
一、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建构
幼儿园课程建构是有机的动态过程,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而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正是基于以上环节进行建构的。
(一) 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的目标构建
幼儿的生活是由实际生活与未来生活两个重要板块组成,所以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构建既要以幼儿当下的实际生活为基点,又要为幼儿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通过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促进幼儿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发展,继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推动幼儿的生命发展,为未来良好生活做准备。因此,在目标建构时:
首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基于此生成课程,使幼儿在兴趣的引导下达成课程目标。
其次,目标的确立既要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要高于其实际生活。教师应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目标,了解其在此课程中力所能及的最高发展水平,以促进幼儿的可能性发展,为幼儿的未来生活做准备。
最后,目标须富有弹性。
教师可根据幼儿之间差异性及发展的实际现状,灵活地调节、修整课程目标,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幼儿的学习质量,加强幼儿与家庭、社会、自然及自我的联结,促进其生命有机成长。
(二) 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内容组织
其一,课程的来源是幼儿的现实生活及其已有经验。
生活化课程内容的选取应是幼儿感兴趣的一切事物,是与幼儿家庭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幼儿园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内容,是幼儿喜欢并愿意探究的生活世界宇宙;
其二,要在五大领域的基础上建构生活化课程体系。
生活化课程并不是任意组织随意安排的,而是依据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生活逻辑所编制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其三,游戏是生活化课程的重要内容。
在该课程中,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总是有机结合、相互交融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并在幼儿游戏时做好观察者、研究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机深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生活课程体系既是来源幼儿的生活世界,是幼儿感兴趣的一切事物,又是基于五大领域构建的课程体系。强调在生活的情景氛围下通过在幼儿与知识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幼儿自身的知识内化与建构,并要求保障幼儿的游戏权利,通过对幼儿游戏的高质量引导,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三) 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实施途径
游戏是幼儿童年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游戏精神应成为贯穿整个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灵魂或主线,所以,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首先要做好游戏课程化与课程游戏化的有机联结,两者相互糅合,共同促进课程的实施开展。
一方:
将游戏课程化,做好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突出游戏的主体地位,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自由性、愉悦性,教师还需及时把握幼儿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适时地引导幼儿推进游戏,深化幼儿的游戏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
另一方面:
将课程游戏化,教师应时刻秉持游戏精神实施教学,为幼儿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自觉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环境、游戏的材料等发生游戏的外部条件,以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自身主动地吸纳知识并内化。
(四) 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的评价方式
在贯穿游戏精神的生活化课程中,更为适宜的评价方式应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辅以终结性评价。
首先,形成性评价是主要的评价方式。
由于生活课程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加之幼儿游戏的独特形式,形成性评价无疑是最为适合的评价方式。
教师应熟练掌握档案袋、学习故事、游戏故事等评价形式,记录幼儿在课程中感知、体验与学习的点点滴滴,记录幼儿的成长时刻,然后通过综合报告评价幼儿的发展。
其次,应定期对幼儿进行终结性评价。
评价时应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身体及动作、认知能力三个方面对幼儿展开评价,只有了解幼儿了身心发展现状,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
最后,需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课程。
教师应整合形成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并基于幼儿的发展情况适宜地做出调整与改善,促进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构建与完善,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二、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建构路径
(一) 教育观念:树立合理且科学的教育观
1.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无论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还是在日常与幼儿的交往互动中,都需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时刻以幼儿为中心。所以:
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属于幼儿的课程。
首先,课程的来源可以是幼儿好奇的一切事物,可以是基于领域知识的融合主题,也可以是有关家庭、社区和大自然的事件,但均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及已有经验所选择的。只有当幼儿萌发了探究欲望,才能自主自发地建构知识体系,达到深度学习。
此外,还能邀请幼儿参与课程的建构,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以缔造真正属于幼儿的生活化课程;
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
须珍视游戏宝贵且独特的价值,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游戏环境,提供丰富充足且多样的游戏材料,保障幼儿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
适当之时还能参与幼儿的游戏,深化游戏发展,让幼儿获得良好且愉悦的游戏体验,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从而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有机联结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在游戏中的有效引导,杜绝出现单纯观望幼儿游戏的现象。
幼儿游戏时,教师应扮演好观察者、研究者、引导者的角色,当幼儿游戏无法推进或是始终处于同一水平时,教师就要抓住适当的时机介入幼儿的游戏,推动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幼儿的游戏体验。
此外,当幼儿在游戏中对某一事物萌发了浓厚的探究欲望,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引导,帮助其通过自身的探索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要将教学化在游戏之中,利用游戏因素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就要纳入游戏因素,如创设游戏环境、角色扮演、比赛、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都是游戏因素的表现,都对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建构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
3.在家园合作中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是最了解幼儿的人,只有当家长融入到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编制中,幼儿园课程才能真正地反映幼儿的生活、融入幼儿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
首先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让其了解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独特学习特点,理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
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在学前阶段的学习不是以书面知识为主的系统学习,拼音、识字、算术等知识不应也不能是学前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
此外,家长还需理解幼儿园关注重点是幼儿的生命成长质量,关注幼儿多维度、多方面的发展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家长只有树立了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通过深度的家园合作,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其次,家庭是幼儿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活课程的内容来源之一。
所以教师既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从课程开发、建构、实施到评价的每一课程环节中,也能邀请家长扮演幼儿园现行课程体系的审议者、评价者、建议者的角色,为生活化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添砖加瓦。
当家长积极参与到体现游戏精神的幼儿园生活课程建构中,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缔造出真正属于幼儿的课程体系,有助于使幼儿在快乐童年生活中收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有益经验,从而有质量地保障每名幼儿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4.加强自我学习,促进专业能力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自发地主动学习就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一,教师须提高观察能力。
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将其科学合理地纳入课程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教师还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把握好教育契机,要在适当之时介入幼儿游戏,提高其游戏水平,深化其游戏体验,以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
其二,教师需提升教育评价能力。
深入系统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有关内容,领悟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与作用,学习并掌握主要的评价技术与手段。并在评价中切实关注一日生活的全过程,落实幼儿的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所有表现,从而提高评价的质量与效度。
其三,教师要推动自身研究能力的发展。
教师要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研究意识,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通过研究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从而推动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 建构课程:以游戏精神统领课程构建
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因此只有秉持游戏精神来建构生活课程体系,才能缔造出真正属于幼儿的生活化幼儿园课程。
用游戏精神统领生活课程的建构意味着从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组织、实施途径到评价模式都应凸显游戏因素的存在,处处渗透游戏精神。
生活化课程不仅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并重视游戏因素与教育因素的高度有机联结,尊重幼儿的游戏权利,切实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与游戏体验,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此外,在课程建构过程中须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基于儿童视野,以幼儿的生活逻辑为根基与骨架构建生活化课程体系。
所以,生活化课程是幼儿感兴趣的一切事物的内容组合,是幼儿想要亲身感知、实际体验、自主探究的好奇事物,是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发展规律建构的有趣的、科学的、逻辑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幼儿的生活世界。
(三) 物质条件支持:创设饱含游戏因素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作用。
首先,环境创设要以幼儿的真实生活世界为基础。
无论是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园所环境或是户外环境都应反映幼儿当下的生活,体现幼儿当下的活动主题,在此环境中幼儿可以自由探索、随心探究,从而通过环境促进幼儿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其次,要在活动区域中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支持条件之一,在活动区域中投放丰富且种类繁多的游戏材料,有助于幼儿开展多种类型的游戏,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同时,充足的游戏材料也更能保障每名幼儿的游戏体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总的来说,创设饱含游戏因素的生活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幼儿愿意主动积极地探究周围环境,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而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又能促进生活化课程的生成,进一步促进幼儿的生命成长。
综上所述,游戏为教育提供了一条向童年生活回归的道路,当游戏作为儿童精神的一种存在,在实质上,它便成为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
体现游戏精神的生活化课程在最大限度上将教育因素与游戏因素进行有机糅合,让幼儿在愉悦的、生活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真实生活场所,使幼儿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同时,该课程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在多个维度中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关注幼儿生命成长质量,尝试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在感知、探究、亲身体验中了解世界,引导幼儿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获得深度学习,从而促进每位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与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