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和构造性游戏等四种类型。象征性游戏恰恰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在幼儿阶段(2~6岁)达到高峰。但是,幼儿园的游戏形式并不都是从幼儿思维发展的角度来划分的,很多是从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的角度来划分的。因此,我们在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的时候,就需要同时考虑两个维度,即幼儿思维发展的维度、游戏材料和内容的维度。
这两个维度当中都蕴含着幼儿游戏的目标和要求: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了游戏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幼儿对游戏材料和内容的运用;游戏材料及内容本身又蕴含一定的游戏要求,代表了社会层面对游戏玩法及内容的期待,也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游戏的玩法和内容。例如,象征性游戏本身既是幼儿思维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体现,同时其游戏水平也受到相应的游戏材料和内容的制约;积木游戏是从游戏材料和内容的维度划分出的游戏类型,其游戏水平首先受到游戏材料和内容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幼儿思维发展阶段和特点的影响。因此,只有统筹考虑这两个维度,才能全面地认识某种类型的游戏,进而对幼儿相应的游戏形式进行适宜的观察和指导。
如前文《象征性游戏和游戏中的象征(上)》所述,幼儿园大量的游戏形式都与象征有关,而且,在实践中,教师们对这些游戏的认识和指导存在种种困惑和偏差,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游戏的指导要点进行提炼,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这些游戏形式的特点并进行适宜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1.给予幼儿充分的闲暇和自由
可以说,角色游戏是幼儿最为放松、最为自由的游戏。角色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给予幼儿充分的闲暇和自由,允许他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自由地选择玩法、时间、地点、材料、游戏伙伴等,自由地练习和表现感兴趣的行为,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情绪情感,玩出他们自己的花样和水平。
2.捕捉和丰富幼儿的经验,使幼儿有的扮演、愿意扮演
当前角色游戏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主题单一,除了幼儿缺乏主动权之外,直接原因就是幼儿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不知道玩什么、怎么玩,或者是玩法简单重复,游戏水平难以提升,越玩越没意思。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捕捉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从中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游戏主题。捕捉和丰富幼儿经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为幼儿提供充足多样的游戏材料,不要限制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地点,带领幼儿开展多种有趣的活动,鼓励家长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幼儿进行有价值的交谈,等等。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方法,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尝试,将游戏推向深入。
3.激发幼儿的想象、模仿和创造,支持角色扮演不断深入和多样
当幼儿对游戏主题很感兴趣,但是游戏水平较低,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时,或者游戏遇到问题玩不下去时,教师就需要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模仿和创造,让他们大胆、自由地表达表现,这是角色游戏得以不断深入的基础。其中,想象包括对角色的想象、对物品的想象、对情境的想象和对事件的想象等。模仿和创造主要是指角色扮演行为,即对角色的外表、动作、语言、表情等多种内容的模仿和创造。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出发,通过激发幼儿之间的讨论、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或是给幼儿提建议等方式,对幼儿予以支持。
(二)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
1.呵护幼儿“演”的愿望和动机,使其与游戏密切结合
如前所述,“演”既包括“表演”,也包括“扮演”,而且是表演游戏的核心特征之一。正如陈鹤琴先生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总结,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喜欢别人称赞他和说好话的。幼儿是有在众人面前表达表现的愿望的,这正是表演游戏“表演”的由来。通过依据音乐、舞蹈、故事的内容进行“扮演”和“表演”,幼儿不仅充分体验了装扮和想象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呵护幼儿“演”的愿望和动机,尊重幼儿的选择和想法,鼓励幼儿自由体验和尝试,切勿简单粗暴地直接干预,将表演游戏变成“戏剧表演”。
2.丰富和深化幼儿对作品的理解
“依托于具体作品”是表演游戏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教师需要帮助幼儿丰富和深化对作品的理解。这里的作品,不仅仅包括故事,还包括歌曲、舞蹈等。当幼儿对作品越熟悉、越喜爱,他们就越有充足的“演”的欲望和动机。很多时候,表演游戏本身就是故事欣赏、学唱歌曲、学跳舞蹈等活动的延伸,因此,可以通过将这些活动有机整合,促进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支持幼儿基于作品的即时兴趣和表达,鼓励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表现,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能有更加丰富的游戏内容和形式。
3.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
与角色游戏一样,表演游戏也特别需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这种想象和创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道具设计和制作;(2)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装扮和表演。表演游戏往往需要大量的道具,而且没有现成的可用,这就需要教师和幼儿群策群力,共同协商和思考需要什么样的道具、怎样设计和制作道具等,这正是幼儿充分想象和创造的时机,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幼儿的理解和表达,并且可以与美工制作活动紧密结合,支持幼儿进行设计和制作。围绕“通过何种方式进行装扮和表演”进行思考和讨论,既是激发幼儿想象和创造的另一契机,同时也是表演游戏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采取幼儿感兴趣的、能够主动参与的方式引导幼儿探讨如何用表情、动作、语词、声调、装扮等方式来表现角色的特点,演得更加惟妙惟肖。要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将教师的指导有机地融入过程之中,激发幼儿自主思考和讨论游戏的玩法,而非简单粗暴地直接告知或指令幼儿按照某种方式去演。
(三)“小小世界”游戏的指导要点
1.重视和支持幼儿玩这种游戏
可以捏在或握在手中,方便幼儿操作和携带的各种小型玩偶和玩具,是幼儿最为喜爱的玩伴,它们不仅在家中陪伴幼儿,在幼儿园也成为幼儿的好伙伴。围绕这些小型玩偶和玩具,幼儿常常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通过“自编自导自演”,讲述和表达各种有趣的故事。而且,这种游戏不但可以多人共玩,还可以单独一人玩,从而适应幼儿的多种需要。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生活中,这种游戏较少出现,且多与其他活动交杂在一起,游戏水平不高。目前我们对于这种游戏的特点和水平尚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于幼儿的这种游戏,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从旁细致观察和了解,支持和鼓励幼儿玩这种游戏,不要随意打断和干扰幼儿的游戏,使幼儿能够自由地展现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同时增进教师对这种游戏形式的认知和了解。
2.给予幼儿充分的操作空间和丰富的操作材料
“小小世界”游戏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且材料丰富多样、唾手可得、容易调整和更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提供充分且多样的操作空间,如图书区的一个角落、积木区的一块小毯子、美工区的一个小展台等,甚至不需要提供专门的操作空间,而是将操作空间的选择权给予幼儿,允许幼儿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操作空间开展游戏,或许,幼儿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创造,或许班级的每个角落、每个空间都会成为幼儿的“小小世界”。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这些操作材料只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适合幼儿操作和游戏,都可以提供给幼儿,以支持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讲述和表达。
(四)积木游戏的指导要点
搭建行为和象征性行为是幼儿积木游戏中的两大主要行为,其中,象征性游戏和游戏中的象征在积木游戏中交杂出现,常常令教师觉得迷惑。实际上,积木游戏属于构造游戏的一种,正如皮亚杰所说,构造游戏最初受到象征性行为的影响,后来逐渐倾向于真正的智力活动,指向于问题的解决或成为智慧性的创造活动。从积木游戏的分类来说,属于依据游戏材料进行的分类,积木作为一种游戏材料,其根本的功能就在于“搭建”,幼儿拿到积木就会逐渐习得各种搭建行为,并且为自己设置搭建的目标,这也是积木游戏所蕴含的应有之义。因此,“与智力活动直接相关的问题解决和任务导向”就成为积木游戏的第一个典型特点,积木游戏总是蕴含着一定的任务和挑战在其中的,吸引着幼儿去探索和解决。“观察、想象与创造”是积木游戏的第二个典型特点,“社会合作与分工”则是积木游戏的第三个典型特点。与特点相对应,积木游戏主要有以下指导要点。
1.捕捉有趣有益的问题,转化为幼儿的内在任务
积木游戏最重要的游戏行为就是搭建行为,但是幼儿在搭建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没有明确的搭建目标;目标设置过高,难以实现;搭建行为难以持续,搭一会儿就不想搭了。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导致游戏水平难以提升,甚至直接破坏了幼儿对积木游戏的兴趣。教师应当帮助幼儿捕捉有趣有益的问题,并使之转化为幼儿的内在任务,持续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动机,让幼儿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搭建之中,不惧困难和挑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需要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戏,了解他们游戏的兴趣、需求、难点等;其次需要深入思考干预的方式和策略,把握时机,给予适宜的建议和指导。教师切忌将自己认为的任务强加给幼儿,导演和命令幼儿的游戏。
2.激发和支持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
搭建目标的实现非常依赖于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观察能力既包括幼儿对周围建筑物、环境等各种事物的观察,同时还包括幼儿对自己搭建物的观察,教师应当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从多个角度了解事物的特点,理解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大胆想象,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设想不同的可能性,探索建构的多重维度,并且着手进行探索。观察和想象会为幼儿的创造行为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都是好动的、敢于探索和尝试的,充分的观察和想象会为幼儿提供大量思考和判断的机会,也促使他们去大胆创造。教师要充分支持幼儿的创造行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架,帮助他们的创造行为得以实现。参观、观察和讨论图片、经验分享和交流、适宜的辅助材料的提供、难点和问题的及时点拨、作为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等,都能够很好地激发和支持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
3.帮助幼儿建立信心,学习耐心、细心和专心
如前所述,积木游戏是一种偏向于智力活动的游戏形式,往往指向于明确的问题解决和任务达成。因此,积木游戏要想玩得有趣、有水平,实际上是不容易的。大部分时候,积木游戏实际上都对幼儿构成了一种挑战,会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这也是很多幼儿不喜欢玩积木游戏,或者在积木区进行其他游戏的原因所在。因此,在积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信心,对他们的游戏行为进行有技巧的夸奖,鼓励他们真正爱上积木游戏,愿意持续不断地进行挑战和探索。另外,积木搭建的过程也是特别考验幼儿耐心、细心和专心的过程,很多时候,因为幼儿缺乏耐心、细心和专心,导致搭建总是失败,进而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幼儿做到耐心、细心和专心,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到积木游戏独有的快乐。
4.辩证看待幼儿的象征性行为
除了搭建行为之外,象征性行为是幼儿积木游戏过程中的主要行为之一。象征性行为从始至终贯穿积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为幼儿的积木游戏提供有意义的情境,促使积木游戏更加有吸引力。在积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幼儿的象征性行为,如,装作推土机把倒塌的积木推到一边,拿一辆小车试试刚刚搭好的道路是否能够顺畅地通行,拿长颈鹿玩偶来试试搭建的“长颈鹿的家”高矮和大小是否合适。这些象征性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围绕搭建行为来进行的,游戏的主要目标集中在搭建上,这些行为构成了积木游戏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搭建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一系列智力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搭建行为和象征性行为在这一过程中难舍难分、有机融合。
但是,有些时候幼儿会呈现出这样的行为,即他们的游戏目标已经不再聚焦于搭建行为上,而是依托于搭建好的作品或是积木区的各种材料玩起了象征性游戏,这种象征性游戏基本上呈现为“小小世界”游戏的形式。如,假装各种形状的积木是各种不同的食物,将这些食物喂给搭好的“动物园”里的动物吃;借助于各种小人、交通标志和小汽车玩起了开车上路的游戏,交流路上的各种见闻;甚至根本不关注积木,而是利用积木区的各种辅材玩起了相关的游戏。这个时候,积木游戏已经发生了转化,成为了“小小世界”游戏,因为幼儿关注的重点已经不在“搭建”上,而是在“想象、讲述和操作”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幼儿的搭建遇到了挑战难以解决;搭建任务太简单,幼儿丧失了搭建的兴趣;幼儿玩够了,搭得很尽兴,想要依托自己的成功作品换种游戏玩;幼儿对搭建不感兴趣,只想在积木区玩其他游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急于干预幼儿,而是应当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幼 儿究竟是什么原因在积木区玩起了象征性游戏,然后再“对症下药”,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要知道,象征性游戏和积木游戏中的象征性行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情况下,象征性游戏不但不会阻碍积木游戏的开展,反而有助于生成新的搭建兴趣点,促使幼儿对积木游戏持续保持热情和兴趣,迎接更大的挑战。
5.鼓励团队合作
积木游戏往往是多名幼儿共同游戏,幼儿需要互相协商、讨论,达成一致的目标,才能顺利开展游戏。因此,教师非常有必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团队合作,引导和支持他们以小组的方式共同游戏。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很好地习得团队合作的方法,不断建构和形成“集体的象征”,学习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发现不同伙伴的优点和特长,从而使得游戏更加有趣,自身也得到了社会性和个性方面的进步与成长。
(五)拼插游戏的指导要点
拼插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类型,也属于构造游戏的一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儿童教育的日益重视,拼插玩具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最著名的拼插玩具就是乐高玩具。拼插玩具多为塑料制成,形状、色彩、拼插结构非常多样,能够给予幼儿多样化的体验,使之感知人类设计、想象和创造的奇妙。这是拼插游戏第一个典型特点。
拼插游戏也是从游戏材料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其根本的游戏方式就是“拼插”。依托游戏材料的独特设计,通过“拼插”构建出各种造型,这也意味着拼插游戏往往会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即“拼插一个东西出来”,这就使得拼插游戏和积木游戏一样,内含某种智力任务和问题解决的需求。这也是很多拼插玩具配备拼插参考图的重要原因,同时构成了拼插游戏的第二个典型特点。
在拼插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总要依托于各种象征物及象征性行为赋予拼插物以意义,在有趣的游戏背景中开展游戏。例如,拼插出一只飞翔的小鸟,拼插出一座小医院,拼插出一座高塔,等等。这些象征性行为给拼插游戏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和创意,激发幼儿不断去深入探索玩具材料的特点,不断去想象和创造。而且由于“拼插”的特点,拼插游戏容易造型且造型不容易损坏,作品保持的时间长,能够给予幼儿更大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这就构成了拼插游戏的第三个典型特点。针对拼插游戏的特点,可参考下面的指导要点。
1.提供适宜的拼插玩具材料并支持幼儿充分探索其特性
教师应当为幼儿精心挑选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多样、充足且有较多探索空间的拼插玩具材料。玩具材料的安全卫生、大小、颜色、形状、拼插特点、结构特点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玩具大小要适合幼儿抓握和操作;颜色搭配要柔和舒适;拼插和结构特点要明显,便于幼儿理解和探索。玩具投放之后,帮助幼儿了解玩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索玩具材料的特性,鼓励他们掌握玩具材料的玩法,尤其是熟悉拼插玩具的拼插特点和结构特点,能够熟练地组合与运用。
2.帮助幼儿明确拼插的目标,掌握拼插的方法
拼插行为是拼插游戏的基本行为,由于拼插玩具的特点,拼插行为几乎贯穿幼儿游戏的始终,他们总是不断地想要拼插出某种造型。但是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又因为缺乏拼插的方法而难以坚持。因此,教师要在细致观察幼儿拼插游戏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步明确自己的拼插目标,这些目标应当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而且是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切忌从教师的角度给幼儿指定任务,以免给幼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同时,这些目标还应当与拼插玩具的特性相关,能够充分利用拼插玩具的特点。另外,幼儿在拼插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多与拼插方法有关,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发现难点所在,运用启发、示范、建议、讨论、观察身边物品、围绕熟悉的物品展开联想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拼插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把握时机,选在幼儿最需要、最有兴趣的时候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引导幼儿活学活用,实现经验的叠加和迁移,切勿将幼儿的大脑当作简单的容器,只注重让幼儿一味模仿和重复。
3.支持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不断提出挑战
拼插玩具多样化的造型和组合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和素材。当幼儿对玩具材料非常熟悉,同时又掌握了拼插方法之后,他们会建立很强的自信心,会对玩具材料更加有兴趣,并且愿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尝试。教师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支持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不断提出挑战,提升拼插的技能和游戏水平。当幼儿有新奇的建议和行动时,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耐心陪伴他们,适时给予他们必要的点拨;激发幼儿的好胜心,帮助他们设定更高的目标,鼓励他们进行拼插比赛和挑战。
4.鼓励幼儿用拼插出的作品玩游戏
很多情况下,拼插游戏往往在作品完成之后就结束了,这些完成的作品往往被展示在陈列台上,仅用于观看和欣赏。幼儿依托于拼插作品玩游戏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且游戏行为非常单一,呈现出片段化的特点。如,插个手枪出来,随手“啪啪”打两枪,随即兴趣转移,又开始拼插其他东西;拼插出一辆大卡车,把一些物品放在大卡车上,用手推着来回走两圈。实际上,利用拼插出的作品玩游戏,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象征性行为,扩展和丰富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使幼儿有更多探索和挑战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检验拼插的结果,提升幼儿拼插的技能。而且,拼插的作品往往比较稳固,不容易损坏,也适合继续游戏。当前,有些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拼插”活动非常有助于教师支持和鼓励幼儿利用拼插的作品玩游戏。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可以帮助幼儿聚焦思维,展开有针对性的、深入的联想,进而表现出更为复杂有趣的游戏行为,提升游戏水平。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围绕和运用拼插内容和拼插作品充分地想象、讲述和操作,会出现象征性游戏和象征性行为交织融合的情况,教师需要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戏,尽可能不去打扰幼儿,同时又能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帮助。
在上述五种类型的幼儿园游戏中,象征性游戏和游戏中的象征都是与之直接相关的内容,当我们对象征性游戏和游戏中的象征有了深入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幼儿园涉及象征的各类游戏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进行更加适宜和有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