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作为十分契合幼儿身心特征的教育模式,其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能够根据幼儿教育需要以及幼儿实际情况划分出多个区域,通过不同区域着重对幼儿不同层面的能力、品质进行培育。其中科学区域活动作为引导幼儿正确认知现代科学,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科学意识,培养幼儿科学习惯、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区域活动,实践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做好相应的观察以及指导工作,方能保障区域活动质量。
一、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加强观察以及指导的必要性
(一)引导幼儿形成科学意识和习惯
科学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观念、科学行为习惯的基础,是促使幼儿在实践中形成良好逻辑思维能力、推理验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身心不够成熟,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的认知有所不足。而现代社会本身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每一位社会公民都应当具备科学的观念与意识,同时掌握基础的科学方法,发展必要的科学素养,方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在幼儿园中创设科学区域,组织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正是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以及健康成长而服务。不过幼儿受限于思想认知、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往往缺乏良好的科学意识与习惯,需要教师在科学区域活动中进行正确引导。
(二)保障幼儿安全
科学区域活动需要用到大量材料,同时需要幼儿参与到各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中,可能出现各种安全问题的情况,影响幼儿身心安全。而教师对科学区域活动进行合理观察与有效指导,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威胁与隐患,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幼儿进行科学引导,促使幼儿以科学、正确而安全的方式参与活动,能够有效保障幼儿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三)帮助幼儿解决阻碍和难题
幼儿由于自身思想认知、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往往无法完全独立地完成科学区域活动。即便是幼儿们共同讨论、交流和探究,往往也会在科学区域活动中遇到不少的阻碍和难题。如果幼儿长时间无法解决阻碍和难题,那么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进而逐渐失去探索的兴趣和信心,不愿意再主动参与到区域互动中来。教师需要在区域活动之前便需要对幼儿可能遭遇的阻碍与难题进行分析,并在区域活动中加强观察和指导,及时发现幼儿在学习、玩耍、探索中遇到的难题,进而采取点拨、指导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启发,帮助幼儿解决阻碍和难题。幼儿在克服一道道阻碍和困难后,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以及科学探索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与探索,进而保障科学区域活动的持续、良好开展。
(四)带领幼儿自由创想与实践
对幼儿教育而言,引导幼儿个性化成长,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十分重要,这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科学区域活动本身作为以科学知识、科学技能为载体的区域活动,对开发幼儿智力、引导幼儿创新探索、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而教师加强对科学区域互动的观察与指导,鼓励幼儿自由创想,帮助幼儿通过实践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完成任务目标,能够保障区域活动质量与效果,进而充分发挥科学区域活动的价值与作用,促使幼儿在快乐活动与游戏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以及指导策略
(一)严格遵循观察和指导的基本原则
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中,教师应当掌握并严格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方能保障观察和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而保障区域活动顺利、高效开展。总体来看,教师在实际观察和指导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以下三点基本原则。其一为目的性原则。教师无论是在观察还是在指导时,都应当带有明确、合理的目的,而非随意、毫无意义地进行行动。教师在组织开展科学区域活动之前,就应当结合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幼儿身心特征、幼儿兴趣爱好、幼儿实践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对活动中的重点部分进行预估,进而围绕这些重点制定相应的观察、指导方案。而在实际活动中,教师则需要基于明确目标进行观察和指导,如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材料,在发现安全隐患和威胁时应当及时指导和处理。其二为灵活性原则。教师在科学区域活动开展之前就需要对观察、指导的重点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基础规划和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实际上科学区域活动瞬息万变,难以准确预测,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及时、灵活地调整观察与指导要点,方能保障观察和指导的有效性。如果只是一味地按照预定规划进行观察和指导操作,那么可能脱离实际情况,导致观察和指导失效。其三为介入性原则。在科学区域活动的观察和指导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介入时机与方式。一般情况下,教师应当尽量少介入、少干预,让幼儿能够在科学的海洋自由徜徉,促使幼儿自由探索与发展。不过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而且还可能与其他幼儿发生矛盾,那么教师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及时介入。教师应当对干预和幼儿自由探索进行合理协调,尽量少干预,旨在必要的时候介入并进行引导,启发和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或者解决幼儿间发生的争执、矛盾。
(二)合理调整观察视角并找准观察重点
教师在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应当找准观察视角,这样才能保障观察的全面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以免观察和实际有所偏差。教师需要在幼儿进行科学区域活动时对活动空间的环境安全、空间大小、材料放置与获取等进行观察,确保活动空间设置得宜,能够为幼儿的区域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需要观察材料种类、数量、比例、摆放、引导性、适宜性等方面的情况,进而确保材料能够成为支撑幼儿区域互动的基础素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观察。教师需要提前制定合适的观察量表,以定性加定量的方式对幼儿科学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和评价,进而为后续的指导决策以及活动优化提供重要依据。而且在进行观察时,教师还可以灵活采取环顾扫描、定点蹲掃、重点追踪以及实况录像等不同的观察方式,进一步保障观察的有效性。
(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指导方法和技巧
在对幼儿科学区域活动进行指导时,要点在于掌握指导时机以及合理运用指导方法与技巧。教师应当以观察为基础,实时了解幼儿活动情况。结合活动前所分析的指导规划方案与实际观察情况,合理控制介入干预时机,尽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适宜的方式加以指导。灵活运用对照分析、组织管理以及针对化指导等方式,充分考量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与表现,及时在幼儿遇到困难与阻碍、发生争执与矛盾等情况下进行指导。而且在指导时应当以点拨、启发和帮助为主,不得“越俎代庖”,尽量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想与实践探索,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和创新创造意识。
(四)基于活动评价及时调整观察以及指导要点
要提高幼儿科学区域活动的观察与指导水平,必然需要在长期实践和探索中逐步提高水平,而且需要紧跟教育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观察和指导要点,才能持续优化区域活动,为幼儿成长创造良好、和谐的环境与支持。教师应当在幼儿科学区域活动中加强管理,做好记录与评价工作,既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也要对自身的观察和指导工作进行评价。通过优化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机制等方式,不断增强活动评价的科学习惯与合理性,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根据评价结果持续优化和完善区域活动观察与指导要点。
结束语:
综上可知,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观察与合理指导。教师应当对科学区域活动有全面而充分的了解,准确把握其中的观察要点,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指导方法与技巧,并根据區域活动实际开展情况以及幼儿实际表现情况,科学、灵活地开展观察和指导工作,进而为科学区域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必要支持与保障。
来源:田晓雪